新闻中心 News
国际油价大跌中国该干点啥
更新日期:2015/12/12  点击率1773

与去年六月份相比,国际原油价格目前已跌去了66%,整体价格维持在2009年初金融危机以来的低位。中国作为原油消耗和进口大国,一方面受益于此轮油价大跌,另一方诸多数据也显示,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依然十分被动。

在全球经济低迷,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,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原油2.49亿吨,同比增8.8%。去年中国进口原油3.08亿吨,同比增长接近10%,也刷新了历史记录。2014年中国原油产量2.1亿吨,全年石油消费5.19亿吨,对外依存度已达到60%。

悲催的是,一直以来,中国在国际原油交易市场几乎没有议价能力,原因诸多,一个是中国虽然是需求方,但供给方过于集中,沙特等欧佩克组织成员之间竞争受到约束,俄罗斯在没有被美国等“制裁”之前,对中国的原油供给并不积极;第二个是国际原油以美元计价,并且受华尔街期货交易市场影响较大,中国对国际金融交易定价市场影响力不足;第三个是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控制在几个大型国有企业,成本和运营效率问题不够迫切,缺少议价的主动性和相关压力。

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从不到10美元/桶涨到了超过50美元/桶,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发出了这样的感叹:“如果你控制了石油,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。”为了在石油方面施加更大的影响力,美国在中东地区的“存在”一直延续至今,“石油美元”也正是这么来的。原油作为全球工业的“血液”,实际上全球大部分国家天然就没有石油,而一些国家每天则躺在石油上睡觉,原油资源分布极其不均,因此在原油交易方面,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博弈是非常不对等的。

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耗国,2014年中国原油消费量占全球原油消费量的12%,按照长远规划,中国的原油储备要在2020年时达到5.5亿桶的水平,目前的储备量还不足2亿桶,也就是说,今后四年时间里,中国仅原油储备需求,每年将接近1亿桶。1亿桶多吗?按目前中国市场的消耗量,1亿桶只相当于中国市场不到十天的需求。目前中国原油的日消耗量已超1100万桶,相当于全球第二大产油国沙特的日产量,中国只有拥有沙特一样的产油能力,才能自给自足,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据国际能源署(IEA)预测,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在2040年达到80%,而那时美国将会在原油市场实现自给自足。

几个月前,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说,中国每年要因为芯片进口花费2000多亿美元,这笔钱与每年进口石油花费的金额差不多。此话应该说映射了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两个问题,一个是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成本支出非常高,产业升级和“供给侧”改革任重而道远;另一方面也说明,中国在原油进口方面的开销一直以来是巨大的,不仅消耗掉了巨额的外储,还存在着巨大的能源安全挑战。

关于能源安全问题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我并不认为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就一定不安全,实际上全球贸易时代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真正的做到各个领域都能自给自足,只要这种贸易是自由、公平,且受到法律保护的,就是安全的。但能源安全问题包括很多方面,我认为的中国能源安全问题,是定价方面的安全问题。

中国进口原油到底如何定价,似乎依然是个谜,但从近几年的公开数据中,可以看出一些端倪。五年前(2010年),中国进口原油2.39亿吨,共花费1351亿美元,平均下来,进口价大概是77美元/桶,这一价格正是2010年一月初国际原油价格。到了2014年,中国原油进口3.08亿吨,花费了2280.87亿美元,进口价大概是101美元/桶,这个价格也正好是2014年一月初国际原油价格。今年上半年进口原油的成本大概是55美元/桶,跟年初的国际原油价格也非常接近,从中可以看出,中国进口原油主要是在年初敲定价格(签订合约),而后一年之内几乎不会受到油价波动影响(所有风险自己承担)。

如果按照每年年初敲定进口价格的方式,同时又没有在金融市场做相应对冲,像2010年一样,油价处在上涨阶段的话,我们进口的原油肯定是占便宜的,但如果像2014年一样,油价在后半年出现了大跌,那我们吃亏就大了。同时,如果2015年也是按照年初的国际油价来敲定原油进口价格,2015年中国整个原油进口成本大概在60美元/桶以内,比2014年进口价格低了超过40%,如果按照去年2280亿美元的原油进口支出来算,如果今年的进口量不低于去年,在进口方面的支出至少会减少900亿美元,为国家节省了至少5000亿人民币(5000亿是什么概念呢?相当于2014年中国养老金支出的四分之一)。但这并不值得祝贺,我们进口原油的成本完全是“靠天吃饭”,这个“天”就是美国和欧佩克。

能够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是很多的,包括美元走势、地缘政治、中国等需求预期、各国库存情况等,但从近两年的走势看,对原油价格影响最大的,依然是占全球原油供给接近40%的欧佩克(OPEC)组织每年大约两次的会议,以及拥有金融定价能力的美国国家利益之下的石油战略布局。

2014年6月11日,欧佩克第165届会议,尽管各成员国都看到了原油供给过剩的情况,但为了维持各自原油出口份额,欧佩克坚决不减产,其影响是,等到同年11月欧佩克第166届会议召开时,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从五个月之前召开会议时的104美元/桶跌到了69美元/桶,跌去了34%。问题是,2014年11月的会议照样没有在减产方面达成一致,油价随后一直下挫至今年年初的接近40美元/桶,再次下跌了近40%。

近期12月4日,欧佩克会议再次没有设置产量上限,而后高盛预计国际油价将跌至20美元/桶。美国对欧佩克持续扩大产量基本默许,沙特等欧佩克产油大国坚决不减产的背后,是美国主导的对俄罗斯经济的制裁,目标不仅是降低俄罗斯整体收入水平,更多的是进一步体现美元在石油市场的定价能力。按照目前发达国家的原油储备量,在影响原油供给方面,不亚于欧佩克,2012年3月,国际油价涨势最快的时候,美国担心影响到自身经济复苏,在欧佩克不愿增产的情况下,美国曾联合法国、英国、德国、韩国、日本等释放原油储备,油价在其后的两个月里下跌了超过20%。

说白了,美国利用强大的政治和金融市场影响力,是可以做到让整个资源市场为自己利益服务的,欧佩克这个组织,对于其他国家来说,可能是“致命”的,但对于美国来说,可能形同虚设。

为了应对来自市场、定价,以及国家间利益博弈等多方面的挑战,中国在原油市场的战略,已越来越清晰。

首先,大规模增加原油战略储备,提升应急能力的同时,保证阶段性能源安全

增加原油战略储备量是一个趋势,中国从2006年开始进行石油储备,目标是能够将石油储备量提高至经合组织90天进口石油量的标准,目前的储备量还不到25天的进口量(中国目前每日进口原油接近800万桶)。有公开信息显示,中国有至少六座新的战略石油储备地正在建设当中,总存储能力在1.46亿桶。

其次,扩大进口范围,多点开花,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

2014年,中国从俄罗斯的平均月进口量只有约275万吨,相当于65万桶/日,增长了近43%,而中国对沙特的进口,则出现近36%的下滑。根据协议2015年俄罗斯石油公司对中国原油供应增加1500万吨。俄罗斯已逐步取代沙特阿拉伯,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国。

今年年初的时候,伊朗石油部长Bijan Zanganeh表示,一旦国际制裁取消,伊朗的每日石油出口量“可能几个月内增加100万桶”。6月份,伊朗与中国达成协议,伊方接受中方以商品和服务用于抵扣65%的对华出口石油款,剩余35%的款项以现金支付。中国正用更广泛的进口渠道来分散过于依赖某个国家的进口方式。

第三,推出原油期货、原油国际板,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对原油的交易、定价能力

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原油期货上市,以及中国原油交易市场的国际化(推出国际板)。关于推出原油期货,以及中国争取原油定价能力的意义,我之前在《推出原油期货的意义不亚于股指期货》一文中有详细描述。人民币国际化最根本的目的,一是要让更多的国际资产能够接受人民币清算和交易,另一方面是要推动中国金融市场对全球性资源、资产的定价能力,使其成为实现国家利益最重要的一个工具。